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头条新闻 >> 正文

把问题找准 把方向找对 把责任压实

鼓楼区加压奋进全力冲刺第四季度经济工作

2017-11-29 10:26:29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鼓楼新闻网讯 (福州日报 记者 朱毓松 吴晖 通讯员 彭辉 王瑶;记者 吴晖 通讯员 彭辉)第四季度以来,鼓楼区按照市委提出的“不等、不停、不看、不混日子、不当懒汉”的要求,进一步提振干部精气神,牢牢把握省会核心城区的竞争优势,紧紧抓住“牛鼻子”“主引擎”,出台正向激励机制,理顺工作会商机制,加压奋进,只争朝夕,全力冲刺第四季度经济工作。

  东百中心。曾晓华 摄

  楼宇经济(五四路)。夏跃 摄

  找准问题,精准施策

  第三季度,鼓楼经济指标运行稳中趋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把问题找准,把方向找对,把责任压实!”不畏难,不畏惧,鼓楼直面问题,迅速作出反应。

  “经济持续向好、转型升级的基础还不牢固,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年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离为全市经济指标多作贡献的要求还有差距。”通过分析研判,鼓楼对“家底”作了更细致的盘点,逐月倒排目标任务,确保经济各项指标企稳回升、争先进位。

  明确目标,找准问题,精准施策。鼓楼行动迅速,动作频频。在常规工作制度基础上,鼓楼区委、区政府采取了“周会商、旬调度、月考核”,以周为周期,加大经济指标的研判和调度频率,加强预警和谋划力度,建立起了有效的经济指标分析、监测、调控体系。

  “经常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区里领导还在研究工作,通过微信群下要求、提建议。上面对工作严肃认真,率先垂范,区里上上下下也不敢打马虎。”鼓楼一区直部门有关负责人说,从8小时内向8小时外延伸,晚上下班后还在谈工作,成为了鼓楼上上下下的工作新常态。

  在近期的“攻坚2017”行动中,鼓楼树立“集中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思想,坚持掌握情况在一线、协调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区领导每周带头深入项目一线,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目前已解决的市、区级攻坚项目问题达96个。

  特色经济,示范引领

  服务业是鼓楼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主引擎”,对经济增长起到主要的拉动作用。鼓楼区发改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鼓楼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9.4%,增长贡献率达87.6%,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32.3%。

  “今年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提出在鼓楼建设‘海西硅谷’的提案。鼓楼积极响应代表建议,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目前,产业资源整合、创新转型的相关规划已编制完成,近期可望正式出台。”鼓楼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丹说,以软件、互联网等产业为基础,鼓楼将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智慧产业”发展高地。

  随着东百中心一期开业、达明美食节开幕,定位为“福州城市会客厅”的大东街口商圈闪亮登场了。为培育“没有围墙”的功能街区,鼓楼正在着力培育大东街口商圈、环省体健康服务集聚区、白马路文化创意大道、金融服务集聚中心、达明路美食街、西洪路泛园区特色街区、五四路“丰”字形中央商务区等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服务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

  鼓楼还以国家服务业综改示范典型为契机,正着力构建信息产业生态圈、产业金融生态圈、商文旅会生态圈、影游漫文生态圈、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总部经济生态圈,随着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服务业发展整体质量和水平将得到提升,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目前,鼓楼已谋划了102个服务业项目,这些项目将于明年全面推行,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精神状态,时时向上

  楼宇经济在鼓楼的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贡献了五分之四的经济总量,税收超千万元以上的楼宇达到了115栋,其中24栋超亿元。

  在鼓楼,以五四路为中轴线,由北向南,华林路、湖东路、古田路依次展开,相互构成了“丰”字型路网架构,这里也是鼓楼商务楼宇最为集中的地方。明天,第五期“吾鼓丰登”楼宇论坛将在五四路三盛国际中心举行,本期的对话主题是企业品牌建设。

  “吾鼓丰登”是鼓楼今年培育的品牌活动,正受到越来越多楼宇企业的欢迎,每期都有企业高管从外地赶来参加。有的企业对活动评价很高,参加活动后,积极向鼓楼提供招商引资线索;一位参加活动的银行行长对论坛“刮目相看”,还主动与鼓楼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

  “既要有脑力,又要有体力,时时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谈起一手组织举办起来的论坛,鼓楼区投促局副局长、楼宇办负责人巫朝瀛感触颇深。看着论坛一次次成功地办下来,她与同事们累并快乐着。

  明年,鼓楼打算将“吾鼓丰登”楼宇论坛推向辖区10个街镇,大家轮流承办,让品牌价值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巫朝瀛说,办好论坛,就是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是激发鼓楼经济活力的重要一环。

  举办的活动有鼓楼特点,扶持企业的政策也有鼓楼特色。

  11月16日,鼓楼正式出台《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有效投资的意见》。文件围绕工程包、“五个一批”项目、招商引资、民间投资等领域,面向10个街镇,加大考评激励力度,对完成任务的特别是民间投资有显著比增的街镇给予一定工作经费奖励,进一步提振一线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继扶持企业创新发展十二项政策出台后,近期,鼓楼还将陆续出台“1+4”政策,扶持服务业、商务中介、旅游业、金融中介、商贸业企业发展,补缺补漏,让扶持企业政策在鼓楼实现全覆盖。

  延伸阅读

  鼓楼出台“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重点打造八大产业生态圈

  本报讯 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鼓楼具有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级突出的先天优势。为进一步助推辖区服务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鼓楼近日正式出台了《鼓楼区“十三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首次提出服务业生态圈概念,明确“8833”的服务业发展思路,即打造信息产业、产业金融、商文旅会、影游漫文、总部经济、大健康产业、科技服务、民生服务等八大产业生态圈;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产业载体提升、品牌标准创建、数字鼓楼建设、精品城区打造、产业开放合作、重点项目推进、改革试点示范等八大工程;坚持五四路中央商务区、大东街旅游商业区、工业路中央智力区等三区引领,以及福州软件园、白马路文创园、金牛山互联网产业园等三大园区提升。

  根据《规划》,到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5%以上,实现年均增长11%。

  按照《规划》,“鼓楼服务”品牌战略实施力争取得重大进展,构建区域和企业双层品牌体系,在软件信息、商贸旅游、文化创意和大健康服务等领域打造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品牌,在各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名企、名家、名品”。

  鼓楼信息微博1.率先打造“智慧食安”智能监管平台

  截至目前,鼓楼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智慧食安”智能监管平台,已掌握292条食品经营企业信息,开展135次远程执法。鼓楼还在全市率先探索食品监管网格化管理,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共治格局,积极推进北大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和30个食品安全示范点建设工作。

  2.“小巨人”约占全市三分之一

  日前,鼓楼区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35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增至78家,约占全市三分之一。经认定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达4家、17家,国家级孵化器和省、市级众创空间数量居全市首位。鼓楼还引进“知创福建”福建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落地软件园,吸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等200多名注册会员。

  3.建立69个社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

  鼓楼率先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分别和8家对口协作的省市属公立医院结成25个医疗协作对子;积极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69个社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配备117名医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超15万人。

  一线书记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步”

  ——访鼓楼区东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郑明强

  问:从东街街道实际出发,请谈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认识?

  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谋划工作,坚持把党的十九大对街道社区工作部署要求作为工具书,深刻领会民生工作总体部署、具体要求,切实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门社区考察时提出的“三个如何”重要指示要求。

  问:东街街道如何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答:东街街道按照全领域、多层次、无死角标准,高质量做好学习贯彻工作。既原原本本学,还深入群众、企业、社区等开展理论宣讲、文艺宣讲。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运用文艺小节目、动漫微视频、小喇叭、“口袋书”等形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及时传递党的声音。

  问:对标十九大报告,东街街道今后将有什么新的工作举措?

  答:在“强化服务品牌”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步”问题。在“调优产业结构”上,凝聚东街口商圈合力。在“增加群众获得感”上,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示范作用,建设旗汛口幼儿园等学校,改造仙塔街旧屋区。在“提升居住品质”上,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建设东街周边停车智能化,打造美丽东街。在“社会治理创新”上,推广“军门社区工作法”。

  (记者 朱毓松 吴晖 通讯员 彭辉)

  卢美松带你逛坊巷

  福州坊巷说古

  三坊七巷夜色。何春生 摄

  开栏的话 鼓楼是闽

  都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位于鼓楼的三坊七巷,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还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从本期开始,《鼓楼观察》邀请我省著名文史专家、福建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带你逛鼓楼坊巷,与你共同品味藏在坊巷中的人文故事。

  三坊七巷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一般认为滥觞于晋代。史载首任晋安郡守严高,为创筑子城作了认真的选址和规划,严高以后第五任郡守卓宏,于任满致仕之时,即选择今文儒坊北侧、闽山巷南口之地造屋定居,其时离西晋“永嘉之乱”不过三年之前;志书又载,宋新美坊乃“旧黄巷,永嘉南渡,黄氏已居此。”这应是今三坊七巷的最初滥觞,其后的完整布局应在唐代,最终建设完成于五代王审知主政时期。

  《三山志》载,“唐天复元年(901),王审知创建罗城四十里”,其南城墙围至利涉门(今安泰桥)内,以今安泰河为护城河;继而在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又筑南、北夹城。遂将九仙山(于山)和乌石山(乌山)括入城内,遂有“新城似月圆”的说法。王审知为了安置手下的将领僚佐,模仿大唐首都长安城的里坊制度与宅第建筑,对城内官署以及市井民居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筑。时至今日,城区犹存里坊(坊巷)的名称和规制的遗型,实属难能可贵。

  从《三山志》记载可知,后世所谓三坊七巷,宋代以前实已逐渐成型。其卷四“罗夹城坊巷”即对自虎节门至合沙门街道(古宣政南街,今南街、八一七路)东、西两侧的坊巷,一一作了记载。其中西部各坊即包含今日之10个坊巷,如“登俊坊,地名杨桥,旧曰右通衢”,其以南各巷,宋代皆以坊名,依次曰郎官坊、兴文坊、新美坊、元台育德坊、聚英坊、利涉坊。三坊七巷的名字尽管因时、因事而有改变,但坊巷的格局和建筑并无大的变化,仍然沿袭唐末五代王审知创筑罗城、夹城时所设定的规制。所以,人们俗称三坊七巷的棋盘式建筑格局为“唐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不为无由。巷用坊名,盖因宋代各大巷、路口皆树牌坊并予标名,人们入坊即可知晓街区名称,且能领会其实际的文化意涵。街坊设门以时开闭,便于管理以策安全。

  坊巷街区起源甚古,而“三坊七巷”之称不过二百余年时间。最早见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进士刘心香有诗云:“七巷三坊忆旧游,晚凉声唱卖花柔。紫菱丹荔黄皮果,一路香风引酒楼。”林枫著《榕城考古略》有称:“郡西南隅,自杨桥直到鸭门桥,皆曰南后街。其街东经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凡七巷,西口皆达于此,俗有三坊七巷之名。”

  古人云:人因地重,地因人名。三坊七巷三面绕河,自北而南,依次为古之虎节河、文藻山河、仓前河、安泰河,四河贯通,俗称“玉带环腰”,兆示文运兴盛,多出文人才士与官绅人家。坊巷中血脉传衍、文脉贯通,许多世家大族历久而弥盛,不少名宦硕儒群聚以显扬。因此,坊巷中的高门大户、著姓望族成为福州人的翘楚、福建人的骄傲,不少人蜚声寰宇、留名青史。坊巷内至今尚存的三四百座古建筑,对于它们的来源、故事,确实应该口说而户道之,让人们多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