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和学生一起面对早到的“未来教育”

2020-05-08 15:38:57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福州中山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整合各科教师资源,在线上跟进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进展情况,适时点评,提供指导。线上老师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给学生搭建框架,让学生们自主充分思考,尝试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走出课本,到广阔天地中去寻找教与学的素材,实现深度学习目标。借助信息化载体,每个班级老师可以及时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通过实时表现获取数据反馈,获得认同感和价值感。

和学生一起面对早到的“未来教育”

  学生制作微课。

和学生一起面对早到的“未来教育”

  空中课堂执教。

  与所有学校一样,过去近三个月的“非常规”网课学习,福州中山小学在一切都没有参照目标,一切都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借助信息化载体,尝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寻找教与学的素材。

  “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和教学命题,在难得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尝试与家长、学生一起面对早到的‘未来教育’。”校长冯昕说,这个平台实践和承载的有意义活动,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帮助家校构建良好的教育关系,是值得期待的未来教育生态。

  “云上数学节”

  学生上前台分享新发现

  和老师对主题,自己写剧本、找素材,自己当演员,在师长的指导下自己剪辑……

  3月17日,中山小学一年五班的庄昊东小朋友自导自演的视频作品《乾隆数塔》登上中山小学公众号,成为中山小学“云上数学节”的优秀作品之一。

  数学节一直是中山小学的特色项目。以往在线下,通过数学舞台剧、讲述数学故事等方式,数学节将学生推到台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享受数学思维的乐趣。然而,今年假期,线下教学活动一律推迟,数学节眼看办不成了。

  “让它‘复活’,最终变成‘云上数学节’,是中山小学数学组花了几天讨论出来的结果。”中山小学校长冯昕说。

  事实上,从接到“停课不停学”通知以来,冯昕就在思考,鼓楼区的空中课堂已经集中了最精锐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去搭建课内教学,那么,平台之外,学校还能做什么?

  “把眼光放到课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中山有理数”的教学群里,冯昕集合了大家的建议,决定以“云上”形式办数学节,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在日常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

  十天时间里,八易方案。“云上数学节”最终敲定“我是小主播”“我是小小观察员”“线上大比拼”等栏目,并贴出招募海报,号召学生们自愿报名。

  “同学们,平时只见老师们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现在是属于同学们的舞台。宅在家的你,也可以分分钟变身一名小主播,和大家分享数学故事,讲解数学难题,破译数学游戏,参加我们的活动吧!”学校的“云上数学节”海报很煽情。

  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超乎想象。“孩子自己找绘本,从绘本中找到感兴趣的故事,和老师敲定主题。然后废寝忘食地背故事,一遍一遍地站在镜子前预演,生怕拍视频的时候磕巴。”庄昊东的妈妈说,“云上数学节”让孩子的学习有了仪式感,整个准备过程动力十足。

  “刚开学第一学期,小昊东的表现比较腼腆。但这次‘云上数学节’,他的成长让老师和家长们都刮目相看。”一年级数学老师余奋飞说。

  在这次小主播视频募集过程中,每个班级都收到了七八件作品,经过不同年段交叉评选,一些较成熟作品被选送到微信公众号上播放。“一些待打磨和完善的作品我们将和学生继续交流修改,把小主播栏目一直延续下去。”中山小学高级教师陈芬说。

  一年级小主播讲数学故事,而中高年级的同学则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记录生活中的数学。“台灯的开光,怎么是0和1呢?原来是二进制。0是关,1是开。”“细细观察,福道的桥身是由无数的三角形构成的,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桥更稳固。”四年五班同学陈君昊说,通过线上手抄报,他和全校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发现。

  “无论是小主播还是观察家,都致力于让学生走出课本,到广阔的天地中寻找教与学的素材,让他们自己踮起脚来,拔节生长。”冯昕说,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开始渗透“利他”观念,通过教会同伴,孩子们实现了自我提升,之前学校努力实现的深度学习目标也随着不一样的主动教与学相伴而生。

  “云上数学节”的“线上大比拼”栏目“吸粉”最多,分年级展开的闪电速算、智慧数独、巧算24点等环节,各班参与率都高达90%以上。

  “项目化学习”

  老师搭框架学生自主学

  “探索口罩的秘密”,学校按低、中、高年级分别确定研究主题。低年级学生研究的项目是写一份调查记录,通过调查、辨别不同类型的口罩特点,图文制作出口罩的种类和功能;中年级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研究口罩各部分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尝试用现成的材料制成一只口罩;高年级的学生则要从研究的视角,试着对口罩进行小测试,完成一份实验小报告。

  以“疫情教育”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山小学联系实际设计的系列学习项目,“探索口罩的秘密”是学校进行的第一个项目。

  “项目化学习把不同学科知识学习整合在问题和内容之中:通过主题绘本、文本阅读答题学习语文;通过查询数据和计算学习数学;在探究病毒成因和预防过程中学科学。”教导处副主任刘小彬说,在此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老师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给学生搭建框架,让学生们自主填充,交出各自充分思考的答卷。

  “第一次知道口罩有这么多种类。”“棉质口罩加滤片能防病毒吗?”“用火烧中间层的办法判断口罩真假靠不靠谱?”每天,各班级的QQ、微信群里不断地跳出学生们的各种问题,课程与生活融合,让他们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学生通过线上查找资料、小组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而老师也全天在线,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整合各科教师资源,在线上跟进每一个孩子的活动进展情况,适时点评,提供指导,给予鼓励。”刘小彬说。

  “提出问题,跨学科协作,引导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深度学习中创新思维能力。”冯昕说,下一阶段,学校还将开展“我是抗疫宣传小使者”“敬畏自然从我做起”等防疫抗疫系列项目化学习,共同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接力。

  “数据化报表”

  细化评分项点对点沟通

  数学教师林汉铭长期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研究。在他的课上,从不用“聪明”“调皮”等大而化之的评语来评价学生,而是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问卷星等软件,将学科能力分成几个维度,形成学生每一阶段学习的“数据化报表”,并定期将报表发送给家长。

  “运算能力8.1分,班级均值9.2分;综合运用6.4分,班级均值8分……表扬区为说理能力、作业进步,待改进区为团队沟通、上课效率……”在班级优化大师的软件上,林汉铭的学生家长会定时收到孩子的素质报告单,报告单上学科知识短板、上课表现、课后作业、学习主动性情况一目了然,家长还可以随时在软件上发表留言,与老师互动。

  “在这个软件里,每个班级就好像一个‘江湖’,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形象。”林汉铭说,老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通过实时表现获得数据反馈,获取认同感和价值感。

  中山小学是鼓楼区信息技术示范校。“学校从去年就开始信息化课堂探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补充。这次线上教育,学校大多数教师都已对各类软件十分熟悉。”陈芬说,在每天“空中课堂”结束时,学校教师就利用相关软件完成线上作业的批改和难点易错点的收集,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线上连麦直播,和学生进行点对点沟通,将他们的基础打牢,确保网课期间的教学质量。

  “平台没崩,老师没慌,学生没乱。”冯昕笑着总结这段时间以来学校的线上教育情况。她说,这次线上教学是特殊时期采取的不得已手段,但是信息化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将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常态。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分析学生前一阶段时间学习情况的数据,为复课后打一场有准备之战。”冯昕说,复课后学时短、时间紧,如何找准复课起点,做好线上线下教与学的衔接交融,是学校这段时间全校教研组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