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福建:奋进新时代 逐绿新征程

福建林业系统全力实施深化改革、绿化美化、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四项行动”

2020-01-20 17:52:13      【字号

  森林覆盖率66.8%,超过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稳居全国第一;

  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县级城市全部获评省级森林城市;

  圆满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完成了试点各项任务;

  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640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

  北京世园会参展成效显著,室外展园和室内展馆均获金奖,选送的展品获奖率98.7%;

  ……

  作为生态优等生,清新福建再次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2019年,全省林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纵深实施深化改革、绿化美化、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四项行动”,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现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绿色担当”。

  深化改革 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福建林改持续深化,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改、深入试,充分发挥林改标杆示范作用。

  2019年,福建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绿树变活钱、青山变金山。福建大力推广“闽林通”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63.4亿元、受益农户近5.7万户。除了“福林贷”“惠林卡”等拳头产品,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明溪县在全省首推“益林贷”,将生态公益林或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作质押担保,对生态公益林或天然商品林权利人实施授信贷款;沙县则在林权股权量化基础上开展“金林贷”业务,林农可凭林权股权证申请贷款;永春县为从事森林资源培育、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等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自然人,量身打造“林好贷”。

  为构建林业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福建积极完善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的林业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目前,全省参保森林面积1.1亿亩、参保率90%,理赔7035万元。

  资源变资产,为林业现代化转型创造了条件。福建大力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019年,全省新建林业专业合作社205家、家庭(股份)林场123家,累计建设新型林业经营主体5564家。

  林业其他各领域改革,同样硕果累累。

  历经三年多的攻坚克难,我省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圆满完成,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为巩固改革成果,福建打开大门办林场,大力推进全省国有林场“一场一景”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同时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制度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林场发展的内生动力。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体系日益完善。2019年对生态公益林乔木林等补助每亩达23元,对天然商品乔木林补助每亩20元;在全省31个县(市、区)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累计32.3万亩,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的20万亩目标。

  全省各地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创新力量持续迸发。

  顺昌县率先开展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实现林业资源“零散输入、集中输出”,还成立了顺昌县绿昌林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取得全省首家林权方面的融资担保证书。三明市创新推出林票制度,出台林票管理办法,按投资份额制发的股权(股金)凭证,具有交易、质押、兑现等权能。

  绿化美化 驰而不息建设美丽福建

  眼下,“春节回家种棵树”活动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地开展。该活动由省绿化委办公室、省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省林业局等8家单位联合倡议发起,旨在号召广大干部群众,春节回家过年时,在村庄“四旁”植树护绿,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故土增绿添彩,形成“众人种树树成林”的浓厚氛围。

  这是福建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全力建设美丽福建的一道缩影。

  “我们坚持山上山下、城市乡村、山区沿海、绿化美化统筹推进,不断完善绿化美化机制。”省林业局局长陈照瑜说,福建正大力实施“百区千带”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百城千村”绿化宜居工程、“百园千道”生态产品共享工程等“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绿色福祉。

  2019年,全省植树造林107.2万亩、占任务的119%,其中“三沿一环”森林景观林建设7.1万亩、占任务的108.9%;全省完成森林抚育336.5万亩、占任务的112.2%,封山育林210.8万亩、占任务的105.4%。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积极践行“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率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去年随着南平市、宁德市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获批为国家森林城市,福建比“十三五”规划提前一年实现了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县级城市全部获评省级森林城市两个“满堂红”。城在山水间、路在林荫下、居住社区赛公园、森林里头找村庄的秀美山川,已成为八闽城市生活的常态。

  在推进绿化美化过程中,各地各显其招。

  安溪县发动县直各单位参照森林景观带标准,在莆永高速公路两侧一重山认建认养退茶还林各10亩以上;三明市上线“我为三明绿道增绿添彩”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累计募捐200.6万元;福州在全省率先开展“村植千树”绿化行动,从2019年开始,每年安排600个村、每村新种植1000株以上果树和乡土树;莆田持续推进“大造阔叶树、绿化全莆田”三年行动,重点改造现有桉树林、低效针叶林等林分;长汀县开展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实施治理重点、综合提升、生态示范三大工程21个项目,其中林业部门负责实施9个重点项目,投资2.59亿元,占任务45%,目前都已超额完成。

  八闽生态建设成果,通过世园会平台,向世界绽放。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清新福建风光无限。室外展园和室内展馆均获金奖,选送的展品454个获奖、获奖率98.7%,被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

  资源保护 坚定守护八闽绿水青山

  要植绿,更要保绿,方能实现绿色永续发展。福建林业系统切实担当起对森林、草原、湿地、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地等的监督管理职责,厚植生态本底,守护青山绿水。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护林业生态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福建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方案》,助推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目前,福建已建立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353处,总面积2760万多亩,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4.84%。

  其中,武夷山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2019年,福建加快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组织开展第二轮百日攻坚,基本完成了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改革成效初显,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生态保护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武夷山国家公园形象标识也已正式启用。

  保护林业生态资源,福建多管齐下。

  主动衔接森林防灭火体制改革,全力做好过渡期森林防灭火工作,确保了清明、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零火灾、零伤亡”;积极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力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保卫战和攻坚战,全省没有增加新的疫区,疫情面积持续下降。

  强化依法治林,推进森林公安和林业执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涉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森林督查、“绿卫2019”执法等专项行动,加大涉林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启用福建省航空护林指挥调度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我省航空护林管理指挥调度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航空消防和森林资源监测效率;

  成立福建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了湿地专家库,全面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科学决策水平;

  ……

  各地也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保护机制。

  永泰县推出“古树名木保护+保险”工作机制,为409棵古树投保“财产损失险”和“古树名木公众责任险”;长汀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制”,分级设立林长、警长;福建鸣溪湿地公园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全省首个省级湿地公园;三明市郊野地质公园成为我省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命名的第一个揭牌开园的地质公园。

  产业升级 引领高质量发展新风尚

  要绿,还要富。

  福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全面小康贡献绿色方案。

  “我们继续扶持林竹、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四个千亿元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笋竹精深加工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力争花卉苗木产业达到千亿元目标。”陈照瑜说,2019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640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林竹全产业链产值4200亿元;花卉苗木产业产值860亿元;森林旅游收入1100亿元。

  为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去年省林业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多措并举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目前,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2987万亩、产值达635亿元,带动农户113.7万户。

  纵观八闽,绿色产业方兴未艾。绿色经济,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龙岩市加快构建形成以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为主要节点,以森林城市、森林村庄、森林人家为基本脉络的森林旅游三级体系。全市森林旅游景点景区332处,森林人家218户、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初步形成了闽西客家文化森林旅游区、红色古田文化森林旅游带、红土绿韵体验游的森林旅游发展格局。

  三明市致力于打造“中国南方森林食品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基本形成以森林粮油、森林药材、森林蔬果、森林饮料、森林菌类等5大类森林食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开发尤溪茶籽油、泰宁食药用灵芝、永安笋干、建宁黄花梨、大田红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品牌。

  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养殖棘胸蛙,2019年存栏量达100万只,加工出售20万只,生产总值1.7亿元,预计2023年可深加工利用棘胸蛙达300万只以上,带动1500多户深山农民年纯收入10万多元。

  随着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涌现。2019年,7家企业获评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福建和其昌竹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3家企业获评第四届全国林业产业创新奖,13项林业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林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福建林业系统积极落实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加快林下经济以及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深入贫困乡村开展党建“五级联创”活动,落实精准扶帮扶资金180多万元;全年帮扶85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从事生态护林员等岗位就业,比上年增加62个,实现户均增收78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