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坊巷故事 >> 正文

这些建筑见证辛亥福州光复

2021-10-20 15:05:20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这些建筑见证辛亥福州光复

位于花巷教堂前的辛亥革命福建军总指挥部旧址。

这些建筑见证辛亥福州光复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的独立厅。

这些建筑见证辛亥福州光复

位于仓山区复园路的林森公馆。

上接6版

林觉民故居——黄花岗起义与武昌起义并寿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这是林觉民在就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他把小家与大家联系在一起,感情真切,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1911年3月,中国同盟会总部派遣福州籍留日学生林觉民回福州,组织革命党人前往广州参加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广州起义中,福建志士有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23位,仅次于广东。这次被孙中山誉为“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广州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也激励着福州的革命志士为光复福州披荆斩棘。

1991年,林觉民故居暨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成立,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1月3日,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迁至于山大士殿。

鼓楼区杨桥路17号现为林觉民·冰心故居,于今年2月全面修复提升后对外开放,让游客对林觉民“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独立厅——福州辛亥革命大本营

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一行从马尾乘船来到仓前山梅坞,挥毫写下“独立厅”三字匾额,并大加赞赏“桥南公益社”在辛亥革命前后所作的重大贡献。

梅坞路9号原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

1902年,郑权、郑祖荫组织了全省最早的革命社团——益闻社,随后桥南公益社、共和山堂、文明社、学生联合会和汉族独立会等相继成立。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翌年,同盟会福建分会成立,会址就设在福州桥南公益社。这些进步社团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团结一批反清力量,激发人民的革命情绪,对辛亥革命福州光复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11年4月,在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的福州志士激发了福建革命党人的满腔怒火,他们吸取广州起义失败的教训,以“桥南公益社”的名义设立“体育会”,吸收学生和社会青年参加,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并在福州光复之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桥南社创办的《建言报》也进一步推动了反清起义的思潮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今天的独立厅建筑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修复于2011年。现为福州仓山区文化馆、烟台清风书场等公益文化场所。2019年,独立厅与三坊七巷建筑群、林森公馆、汇丰银行福州分行共同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全中国仅50个案例入选)。

林森公馆——辛亥革命元老的居所

林森是辛亥革命元老,福州是林森的故乡,除了领导“九江起义”之外,辛亥革命福州光复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在福州时,就已经开始秘密组织革命会党,后来去了上海,他委托乡人林雨时、林为贞继续发展革命力量,帮助福建旅沪学生会成立福州支会,指示福州支会全体会员加入同盟会,成立同盟会福州分会。同时,联合其他组织成立同盟会福建分会,并与林为贞等人一起共同策划福州起义的许多具体事项,从上海秘密运送一批军火配合福州起义。

位于仓山区程埔头七星巷的林森公馆是林森在榕期间曾居住的地方。这座坐西向东的三层中西合璧建筑呈“T”字形,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级文保单位。它修复完工于2013年4月,现为仓山区图书馆绘本分馆,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中山纪念堂——见证孙中山先生的福州行

在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山路的尽头,矗立着一座中西合璧的会堂式古建筑——福州中山纪念堂。这座前身为明清时期福州贡院,后改称为“至公堂”的建筑,见证了孙中山先生首次福州之行。

1912年4月1日,为了促成南北统一,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到各省游历。时任南京临时参议院参议长的林森得知消息后,立即电告福建省都督府政务院,速电邀孙中山先生莅闽。4月20日晨,孙中山先生乘坐的小汽轮抵达台江海关埕码头,先后来到桥南公益社、圣庙路、至公堂、广东会馆等地。

为纪念孙中山,1932年,福建人民将贡院埕大街改为“中山路”,“至公堂”改名“中山堂”。

2002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福州中山堂由民革福建省委会管理。福州中山堂成为中国唯一一家由民主党派管理的孙中山纪念地,从此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进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2020年,中山纪念堂加固修缮保护工程启动,不久前已完成修缮,将做进一步陈列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