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坊巷故事 >> 正文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2022-08-24 09:51:44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福州古称“海滨邹鲁”,人文荟萃,精湛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更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熠熠生辉,名闻遐迩。产自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的寿山石被誉为“天遣瑰宝”“石中之王”,寿山石的雕刻工艺更是发端、绵延、臻于成熟于这一方水土,并终使寿山石雕刻成为我国雕刻艺术百花园的一朵奇葩。今天要介绍的这一镇馆之宝便是见证了清代福州寿山石雕鼎盛时期的一件文物,珍藏于福州市博物馆。它就是清魏汝奋雕寿山牛角冻罗汉坐像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清代寿山石圆雕精品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清魏汝奋雕寿山牛角冻罗汉坐像,高9厘米,上宽2.1厘米,下宽8.2厘米,厚3.6厘米,有座,座高1.5厘米,座长10.8厘米。

它是用寿山石名品之一牛角冻雕刻而成,石质晶莹滋润,呈半透明状,赭褐色。罗汉高额长耳,方脸,面带微笑,神态安详。罗汉肩披帔,着广袖长袍,胸袒露,胸前刻有一佛像。左手按地,右手握一串佛珠靠在膝上;右腿弯曲,左腿盘卧于股下作坐姿。

仔细一看,披肩、衣袍皆线刻缠枝莲花纹花边。雕像底座正面四方刻有四条夔龙,衬以缠枝卷草纹、海水纹;背面刻一圈缠枝莲花纹,署“魏汝奋制”隶书款。此件罗汉造型优美自然,刻工极其精细,为清代寿山石圆雕精品。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振玉介绍,这件作品坐像与底座连成一体,人体比例准确饱满,坐势自然舒展,神态悠然自得,表情异常生动;衣纹用刀流畅,富有动感。不论从作品前部看,还是从背部看,都十分和谐自然。魏汝奋还巧妙利用巧色技法,用石材的浅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深色部分雕刻罗汉肌体,作品层次分明,立体感强。

魏汝奋擅刻人物、佛像,是清雍乾时期御用的寿山石雕名家。除福州市博物馆之外,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均收藏有他所雕刻的罗汉像。这些作品形神兼备,刀法娴熟,刻画细腻,造型写实传神,艺术水平高。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牛角冻——

寿山石水坑石中的翘楚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田黄石是寿山石所有品种中最为稀罕珍贵的,属于田坑石。田黄石源于坑头占至结门潭长约8公里寿山溪溪床与两岸田地沙石底下,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寿山溪亦因出产田黄石而被誉为“宝石溪”。而这条“宝石溪”的上游源于坑头占,是高山北侧山麓的一座山峰,峰下翠秀清幽的小山坳是水坑石的产区,称为“坑头谷”。

《寿山石歌》诗云:“入山先访坑头洞,坑头独得天水沐。下有水坑养冻石,冰肌玉骨不忍触。”山谷虽窄,但“风水宝穴”出产的水坑石在寿山石之中却举足轻重。清魏汝奋雕寿山牛角冻罗汉坐像采用的牛角冻石正是水坑石中的翘楚。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据了解,水坑石矿床特殊,矿脉多夹于围岩中沉淀晶化,长期受含酸性水浸润酸化,凝结紧密,石质凝腻,特别晶莹,多呈透明状而富有光泽,品名亦多与晶冻有关。水坑石脉层薄,且时断时续,蕴量甚少。其中质地纯洁凝腻者称之坑头冻石,质地晶莹者称之坑头晶石。水坑石以“水冻”最富特色,分别依质地、色泽命名取号,如坑头牛角冻石、坑头鱼脑冻石等。

坑头牛角冻石,多出于坑头洞。质地澈透,色如茶色玻璃,黑中泛赭,温雅而富有光泽。浓者如水牛角,淡者似犀牛角。肌里隐约有棉絮状流纹,时有金属细砂及粉白色点。陈子奋之《寿山印石小志》云:“牛角冻,温雅可爱,色黑如牛角,明激而有光泽,稍淡者酷似犀角,中隐萝卜纹,向空视之,现暗黄色,此其佳品。”


从榕博文物

看福州寿山石雕发展脉络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在福州市博物馆里,有一对寿山石猪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福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寿山石雕。1954年,在福州仓山桃花山师范学院工地,考古挖掘了一座南朝墓葬,出土了一件“石刻猪”。同年,在福州仓山乐群路速成中学工地的一座南朝墓葬中,也出土了一件“石刻猪”。1965年,福州北郊二凤山工地,发掘了一座标有“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即公元445年)纪年墓砖的贵族墓,出土“石刻猪”一对。这些石刻猪呈扁平形,伏卧状,造型古朴,形态逼真,均为寿山石中的“老岭石”。从这些挖掘出的实物可证明,早在1500多年前,寿山石雕已经在福州出现了。

到了唐五代时期,佛教在福建进一步传播,寿山石逐渐被运用到佛像、香炉及念珠的制作上。延续至宋代,寿山石开始大量开采,且已发展到专供官府使用的作坊。宋梁克家编撰的《三山志》就曾记载,宋时福州已大量开采寿山石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玩物。大件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件者则成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

1965年在福州东郊登云水库工地,就曾发掘宋宣和五年(1123年)的一座砖墓,其中就有寿山石俑;1966年,金鸡山一座宋墓里也出土了寿山石俑达一百多件;1972年8月在西园村兴利山基建时发现的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砖墓里也发现了人物、玄武、蛟龙等一批寿山石雕小品。这些寿山石雕在技艺上,风格严谨,形象生动,刀法简练,题材广泛,也说明了宋代寿山石雕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元、明之际,寿山石的创作较前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体现在取料更精、雕刻工艺更为精湛,寿山石章也应运而生。明末,作为寿山石雕独特艺术表现手法的薄意雕也已出现在印章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皇帝之宝”“大明皇帝之宝”等寿山石印玺是历史上最早以寿山石制成的皇帝御玺,足以证明寿山石雕不仅在这一时期得到民间的珍视,亦得到宫廷的宠爱。福州市博物馆的元寿山石雕人首蛇身动物、明梅纽薄意人物方形寿山半山芙蓉石章也是这一时期的寿山石雕代表文物。

到了清代,寿山石雕进入鼎盛时期,寿山石被纳入官府课税的范围。这也是一大批雕刻大师横空出世的时期,如清初的杨玉璇、周尚均、魏汝奋、魏开通、董沧门等雕刻名家,以及传承发展形成的两大代表流派“西门派”和“东门派”各大名家。清朝、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寿山石文物珍品在市博皆有收藏,林寿煁薄意雕“夜游赤壁图”和林清卿的薄意雕“梅雀争春”便是其中翘楚,也在市博探秘系列报道的此前文章中专门介绍过。

在当代,福州寿山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州市荣膺“中国寿山石之都”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福州市寿山石雕刻技艺保护规定》今年3月1日起实施……挖掘寿山石文化优势,做好寿山石文章,推进寿山石产业发展一直是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也将助力福州继续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专家品宝 

古意沉雄 魏汉遗风

福州这件宝贝,绝了!

特邀专家:

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王一帆















魏汝奋擅长佛像人物雕刻,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均收藏有魏汝奋雕刻的寿山石罗汉作品。有人说他是清乾雍时期御用的寿山石雕刻名家,所以民间关于他的作品流传甚少。

福州市博物馆所藏镇馆之宝清魏汝奋雕寿山石牛角冻罗汉坐像,造型稳重坚实,目光凝注,尤重传神。其着广袖长袍,衣褶流畅精简,袒胸露出胸前刻的佛像,寓心中有佛之理念,生动地表现出内在的精神气质,呈现出一种禅意的朴素。作品风格简而精、朴而茂,沉雄的古意秉承杨玉璇、周尚均之法,具魏汉之遗风,展现了清乾雍时期寿山石圆雕佛像精湛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