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聚焦鼓楼 >> 正文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2022-08-24 09:51:24   来源:家在鼓楼    【字号

8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

《福州市鼓楼区突破资源约束

中心城区集约发展提效益》

报道全文如下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福州市鼓楼区

仅有18平方千米可发展土地的

2021年

地区生产总值达2362.19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5万元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发展空间受限,资源约束趋紧

中心城区

通常容易遭遇的发展瓶颈如何突破

鼓楼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

着力探索城市中心城区的

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安泰河畔,老榕垂髯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处老宅内 正在办公的邹先生 身边手机响个不停 两年前 他所在的投资机构搬进朱紫坊 “朱紫坊闹中取静、风格独具, 正是理想的办公环境!”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鼓楼区结合福建省相关部署 打造基金集聚区 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020年,鼓楼区活化利用古厝资源 在朱紫坊设立福建省首个 省、市、区三级共建的基金集聚区 ——朱紫坊基金港 目前,基金港已入驻86个基金项目 规模达1022亿元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从鼓楼区起步的福州软件园历经23年发展,园区附近建设土地已经饱和。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秋华,一度为地的问题困扰。“晶体加工对环境要求极高,需要全链条闭环生产,生产环节难以向外分散,可园区附近已找不到可用的建设用地。”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地面空间不够用,就向上要空间。”福州软件园管理委员会建设处处长吴国荣介绍,2015年以来,福州软件园积极盘活低效用地,同时引导园区自有产权企业实施提升改造,提高载体容积率。陈秋华说:“我们的楼改造提升后面积能翻一倍,给企业发展留足了空间。”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经过提升改造

福州软件园已建成楼宇载体176栋

总建筑面积近150万平方米

汇聚起1200多家企业

2021年营收突破1500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

数字、金融、商贸

已成为鼓楼区的主导产业

然而,面对空间约束

未来的增长动力靠什么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鼓楼区新能源科创中心一期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当前鼓楼区的招商引资思路已经从‘谁来我都要’转变为定向招商、优中选优。”鼓楼区发改局副局长巫朝瀛介绍,鼓楼区明确从规模导向产业向技术驱动产业转型,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本来想把公司的新能源分支机构布局在其他地区,想了想还是选择留在鼓楼区。”最近,福建新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总经理陈水来,正忙着入驻鼓楼区新能源科创中心的各项事宜。依托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鼓楼区布局延伸新能源产业链,重点围绕储能系统和智能电网、能源数据服务等领域布局产业,打造新能源科创中心。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不求项目招商立竿见影,但求未来5到10年能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新能源智造和信息服务产业体系。”鼓楼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景介绍。鼓楼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确定光电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7条产业链,由龙头企业担任“链主”,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强链延链补链,2022年以来,鼓楼区共引进112个优质项目,总投资1477.99亿元。

人民日报点赞福州鼓楼!

  “鼓楼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明确自身功能定位,坚持向创新要思路、要办法,向改革要招数、要红利,推进集约发展,持续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效益。下一步,鼓楼区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鼓楼区委书记黄建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