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头条新闻2016 >> 正文

鼓楼推行环卫市场化改革成果初步显现

2013-01-29 10:37:17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1年前,鼓楼区在全市率先“吃螃蟹”,启动环卫市场化改革。1年来,不但鼓楼实现环卫市场化,就连台江、仓山等城区也逐步进行推广。请来的城市“保姆”们干得怎么样,市民认不认账?管干分离后,政府环卫部门这个“管家”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记者连日来进行了探访。

  ■记者 林洪相许含宇/文 池远/摄

  专业“扫地”公司带来全新作业模式

  垃圾路面停留时间大为缩短,背街小巷不再留卫生死角

  昨天上午8时,王卫平换上工装,骑上三轮电动快速保洁车,沿着温泉公园周边的大街小巷,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的的保洁内容包括捡拾路面垃圾、清洗隔离栏杆、查看绿化带干净与否、清洗牛皮癣、拆洗果皮箱等。“这和以前大不一样。”王卫平说,来新公司之前,他当了十几年环卫工,以前的任务就是清扫路面,最多拆洗一下果皮箱。至于绿化带卫生,是园林工人的事,牛皮癣则是城管的事,栏杆是交警的事。

  王卫平口中的新公司,是鼓楼区从杭州引进的第一家专业城市保洁公司——福州佳好佳清洁服务有限公司。

  去年1月,鼓楼区政府和“佳好佳”签订合同,由“佳好佳”承担温泉街道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在全市率先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入环卫保洁领域。随后,“路桥”“拓盛”“巾帼西丽”等外地保洁公司纷纷进驻鼓楼。目前,这4家公司承担了鼓楼全区10个街镇的环卫工作。

  提出改革之初,许多人心存疑虑:环卫是社会事业,数十年来都由政府一手包办,一下子推向市场,可行吗?

  行不行,可以先借鉴;好不好,可以试一试。

  说干就干,鼓楼区组成考察组,到杭州、厦门等环卫市场化推行较早的城市“取经”,并与当地优秀企业进行接洽,回来后制订方案,公开招投标。去年1月,温泉街道成为首个试点街道;3月,华大街道展开试点;至12月底,全区10个街镇环卫工作全部推向市场。

  效果立竿见影。昨日天气晴朗,记者在温泉公园路、湖滨路、通湖路、元帅路、小柳路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转了一圈后,发现路面确实变干净了,特别是小柳路等一些小街巷,原来常见的垃圾堆、卫生死角已经消失。无论是早上还是中午,不时可见身穿“佳好佳”等工装的保洁人员在清扫路面。记者随机问了一些市民,他们普遍感觉,路面卫生有明显变化。黄敏是鼓楼区政协委员,北大路是她送女儿上学的必经之路。这几个月来,她发现这条路比以前整洁多了,“问了一下才明白,环卫工作开始市场化了”。

  同样是“扫地”,市场化前后,为什么效果如此大不同?

  “作业模式不同,标准要求不同,管理理念不同。”全程参与这场改革的鼓楼区市容局副局长、环卫处主任肖建星总结出“三不同”。

  作业模式上,以前人工为主、机械为辅,如今机械为主、人工为辅。如以前人工清扫的垃圾,一般通过人力板车拉到转运站后,再装车运到垃圾场,效率低下,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市场化后,专业公司引进多种机械设备,路面垃圾可桶装压缩后直接运往垃圾场。王卫平骑的三轮电动快速保洁车,也是新型设备之一。目前,鼓楼区环卫工作机械化率已达80%。

  标准要求上,以前只要路面无白色垃圾就算达标,现在则要求确保道路无沙灰、见本色。

  管理上,市场化后,企业采取总经理—片区负责人—班组长—保洁员的管理模式,各司其职,制度完善。“以前也有制度,但环卫处人力、精力有限,加上工人都是‘自己人’,赏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肖建星说。

  政府专心当好“裁判员”

  腾出手来做好服务管理,对违规“运动员”不留情面

  “扫地”的事由企业包了。那么原来的环卫处是不是没事了、轻松了?答案是否定的。

  环卫处腾出了“扫地”的手,但不等于不再管“扫地”的事。他们的精力,全部用在了管理和服务上。“鼓楼区的考评系统,太厉害了!”承包了水部、安泰、洪山等街镇环卫工作的厦门拓盛公司总经理黄利东一脸“苦相”。

  改革之初,鼓楼区就请一家软件公司开发了全自动环卫工作考评系统软件,采取“四随机”的考评办法,即随机组织考评活动、随机生成考评人员名单、随机生成考评时间、随机生成考评路段,考评成绩直接网上公布。确定的考评人员、时间、路段均在上路前半小时才通知考评当事人,被考评的路段责任人上网看到成绩后,才会知道“中标了”。“根本无法事前‘做工作’。”黄利东说,企业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卫生做好。

  鼓楼区环卫部门还建立“日查、周报、月考核”体系,即每天都有督查员在路面上巡查,每周将日常督查情况予以通报,每月进行一次奖惩兑现,对保洁质量达标的企业予以嘉奖,对不达标的企业,则根据合同给予相应惩罚,直至终止合同。

  另外,为企业提供服务也很重要。最早进入福州的“佳好佳”,除了鼓楼区温泉、南街2个街道外,还承包了台江区后洲街道的保洁工作。公司总经理陈健说,市、区领导经常关心企业发展,区、街两级政府不但为员工提供住宿,还免费提供环卫车停放场地。负责华大、鼓东、东街、鼓西等街道环卫工作的福州路桥保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自强也说,经过市、区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员工住房、环卫设备的存放场地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责权利明晰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于个人,干好干坏大不一样;于公司,卫生达标才能顺利拿钱

  在接手温泉街道的保洁工作时,“佳好佳”公司同时接收了该街道环卫所的几十名工人。其他街道的情况也类似。

  多年来,由于福利待遇与工作绩效不挂钩,环卫工人一直缺乏工作积极性,不少人干好干坏一个样。但“佳好佳”改变了这种习惯。陈健介绍,公司实施分级督查、垂直管理,将清扫地域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设置1名班长,由班长负责检查该片区的卫生状况和员工到岗情况,并将情况上报片区管理员,每天由公司进行考核评定,奖惩均立即兑现。

  考虑到环卫工人的接受能力,“佳好佳”在处罚上比较谨慎,单笔罚款从未超过10元,而且一开始只是警告,不罚款。首张“罚单”是因一名男性环卫工在当班时间没穿工作服而开出的,罚金5元。这对薪资不高的环卫工人而言,如同“割肉”。自此,“违规成本”深入人心。

  那工作干得好呢?奖励!“公司在绩效工资的基础上设立满勤奖、创新奖,通过激励机制实现奖勤罚懒。这样一来,员工们知道,干好干坏大不一样了。”陈健告诉记者,第一笔“罚单”开出不久,员工王喜成就因带头使用新式保洁工具,获奖50元。

  除了奖惩,还能晋升。谢智波算是福州的名人了。他曾获评福州市“十佳”环卫工人,事迹多次被本报等媒体报道过,今年他又被提名为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就算如此有名、如此敬业,谢智波之前依然是一名普通环卫工。但现在,他多了一个身份——福州路桥保洁有限公司班组长,大小也算个“中层”,工资也比普通员工多了好几百元。

  无论是“路桥”,还是“佳好佳”,需要保洁工人,更需要管理人才,这些岗位向所有具备实力的员工开放。对于保洁工人来说,这无疑是更有“奔头”了。

  员工做不好,公司来罚。公司做不好呢?自然由管理部门来罚。做得好全额给钱,做不好,按合同该扣多少扣多少。

  “这使政府资金产生最大效益。”肖建星说,以往城区的环卫保洁主要依靠基层环卫所的环卫工人,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保洁效果难见成效,花了钱难办事,“市场化改革打破了‘政府全包’格局,花同样的钱,就能办成事”。

  环卫工作市场化后,还杜绝了以前公共地段和交叉部位由各部门分管而产生的相互扯皮、推诿现象,使城区卫生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墙对墙”无缝对接。一条街道,无论是路面,还是绿化带、隔离栏杆、乱张贴,由承包企业负责到底,形成管干分离、职责明确、责任到位、调控有力、科学规范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环卫工作市场化改革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市环卫处副处长陈基表示,环卫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既可确保其公益性,又可实现环卫专业队伍的体制改革,使政府从环卫工作中解脱出来,管干分离。市容环卫管理部门负责对保洁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打破了以往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干一体模式,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环卫保洁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及环卫经费的使用效益。目前台江、仓山、晋安、马尾等城区推广进度存在差异,接下来,我市将在更深层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政府花钱得实惠,老百姓安居又乐业。

  短评

  市场化才能常态化

  改革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

  从政府包干,到管干分离,鼓楼率先迈出环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长期令管理者头疼、经常被老百姓“吐槽”的城市卫生问题,终于让人看到解决的曙光。

  不是不想做好。走市场化道路之前,相关部门可谓是用尽种种方法,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全民动员、“爱国卫生”,大小行动,不一而足。然而,这些行动的结果,无不是干净一时之后迅速回潮,相关部门花费精力之后,一切归零。

  市场化后,管理以标准为依据,企业凭效果说话,责权明晰、奖罚分明。做得好,资金到位;做不好,当罚则罚。企业为了发展,只有一个途径——做好城市卫生这个“产品”。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花一样的钱,办事结果完全不一样。鼓楼推行改革一年来,好处尽显。这就是市场化的魅力。

  事实证明,保持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唯有推行市场化,才能做到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