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坊巷故事 >> 正文

静谧安逸勺园里邻里守望民风淳

2015-01-16 09:15:56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福州晚报记者陈曦/文叶诚/摄

  没有什么知名人物曾经在这里居住,这里也没有太多的传奇故事,这个地方处在市中心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包围圈中,但它的路面平整干净,环境清净安逸。在它老旧的房屋里,住着一群保持着悠然自得生活状态的人,它的名字叫做勺园里。

  近日,福州晚报记者顺着白马河边穿过芍园一号,来到勺园里。一座木桥在四周茂密榕树的掩映下横跨白马河支流的两岸,周边鸟语花香。进入勺园里47号弄,两旁高高的树木让巷子里有种截然不同的静谧,让人忘记了附近白马河边上芍园一号文化创意区的繁华与喧嚣。进入勺园里巷子口,能看到巷口木屋上挂着褪色而且边角有些腐蚀的木牌,上面写着“鼓楼区丹丽丝小百货店”,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生活。

  勺园里的路面上十分平整干净,地面上几乎看不到有垃圾。几只土狗在路面上欢快地追逐着,几位住在这里的居民正在巷子中聊着家常。见记者拍照,正在聊天的几位居民热情地和记者打了招呼。

  “一晃60多年就过去了,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啊!”居住在这里的张女士感叹道。她告诉记者,自己今年60多岁了,从小至今都居住、生活在这条小巷里,亲身感受着巷子里面的变化。在张女士看来,这条小巷的发展,就是城市发展的缩影。

  “这里最早就是泥巴小路,到后来就成了青石铺的路面,再到后面,又成了水泥路,直到现在有了整洁的砖块路面。一切越来越好。”记者问她:“有没想过今后搬离这里?”她笑着说,如果真的拆迁了,也不介意搬去小区里居住,但是对小巷里安静的生活,她感到十分知足,也很喜欢巷子里邻居间“自家人”的感觉。

  记者注意到,在这条巷子里,许多人家一楼的大门都是开着的,互相串门的人非常多。

  住在巷子里的张先生对记者说:“听村里的老人讲,很早以前,这里不叫‘勺园里’,而是叫‘校场外’。因为如今村前白马河边文化创意园的位置,过去曾是校场,也就是处置犯人的刑场。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的地名先后换成灼园里、芍园里,一直到现在的勺园里。很早以前,当地只有20多户人家,到了炎热的夏天,很多人为了凉快,会在夜里睡到门口的石板上。平时,各家各户都不关门。多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进行,巷子里许多古朴的房子被两三层高的水泥民房代替,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到这里租房居住。即便是现在,村子里的治安状况也非常好。大家互相照应,从不担心会丢东西。”

  在勺园里78号门前,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坐在木椅上悠闲地看着报纸。门前的石磨里长着细细的水生植物,木阁楼的屋檐下悬挂着鸟笼,里面的鸟儿正在欢叫着,老人说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一位老妇人说:“这条巷子里有不少老建筑,比如这处木结构的阳台,估计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老人们都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这里有很多东西值得留恋,如果将来要搬迁,还是很舍不得。”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像勺园里这样的小巷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勺园里的居民们还是习惯了坐在门前长凳上休息、养花养鸟、聊家常的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而这样的生活状态和淳朴的民风也将一直传承下去。

  □小贴士

  勺园里怎么走?

  市民可乘坐公交车16路, 18路, 27路,61路,77路,105路,109路,121路,201路,320等线路至省话剧院公交车站,穿过芍园一号文化创意园便能到勺园里。

  □征集令

  首届“魅力街巷”评选

  街巷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城市历史的一部分。你心中是否也有一条特别的福州小街小巷?它也许旧貌换新颜,也许是有独特建筑或植物的某条小巷,或是藏于街巷中的旧时故事、一段旋律、一声吆喝……

  由福州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主办,福州市社区办、福州晚报承办,兴业银行协办的首届“魅力街巷”评选活动旨在充分发动广大群众推荐、评议福州的小街小巷,促进我市“魅力街巷”不断涌现,为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本次评选为期两个月,通过市民投票和专家评选的方式,最终选出“魅力街巷”20条。

  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8800,或者通过本报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推荐你心目中的“魅力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