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娱乐新闻 >> 正文

内地青春片真的走到尽头了?

2016-04-27 10:15:29   来源:腾讯娱乐    【字号

  最近5年内地公映的青春片及票房

  腾讯娱乐专稿 (文/喻德术 编辑/婕子)

  有人说,内地的青春片已经走到尽头了:连续两部影片,《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和《谁的青春不迷茫》,均没有达到市场预期。

  我不相信这个悲观的判断,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只要能在主流观众群体里引起最大范围的情感共鸣,它就必然会有市场。

  但是,没有明星领衔的青春片真的很难,《谁的青春不迷茫》(以下简称《青茫》)22号上映至今,能在5天时间里拿到1亿多票房,这已经足够让投资方去烧高香了,毕竟它的主创阵容里没有明星,至少是没有任何电影明星。

  从这个角度来讲,青春片不但没有走到尽头,反倒还给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一丝亮光:即便没有明星,也照样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电影的“明星荒”,以及整个行业迫在眉睫需要找到一条解决之道。

  “三无影片”《青茫》“活下来了”

  没有大投资,没有名导演,没有大牌演员,这类影片被人称为“三无影片”,充满戏谑和悲剧色彩;它们的结局,也往往以悲剧收场。

  案子就不胜枚举了,2015年,中国一共生产了686部故事片,其中影院公映的只有320部,还不到总量的一半。未能公映的那一多半,恐怕绝大多数都是“三无影片”;而已到影院公映的那320部,超过半数也都是炮灰,它们当中有豪华制作,但绝大多数还是“三无影片”。由此可见,“三无影片”似乎都有着一个悲剧的“宿命”。

  如果不考虑原著小说和背后的操盘手,《青茫》绝对是一部三无影片:首先是中小投资,然后导演姚婷婷是85后年轻导演,主演白敬亭、郭姝彤、李宏毅、王鹤润、丁冠森和赵文龙等人,清一色的90后,最小的出生于98年。他们当中虽然不乏专业演员,而且都有一定的表演经验——出演过一些网络剧或微电影,但不客气地说,在《青茫》公映之前,可能有不少人都和我一样,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也许有人会反问,那《夏洛特烦恼》不也是“三无影片”吗?拜托!《夏洛特烦恼》好歹有一个沈腾,他在春晚和话剧舞台上混了那么多年,还是有一点观众基础的;艾伦和马丽也都是话剧舞台上的老炮儿了,不是百分之百的“新人”。

  相比之下,《青茫》算是“一无所有”了,不过它的“功夫在诗外”,首先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这部小说当年曾畅销一时;其次其背后的操办手是光线影业,曾一手推出过《致青春》、《同桌的妳》和《左耳》等片,算得上是“青春片梦工厂”了。

  于是,《青茫》公映之前,不少人都认为它的内地票房会是5亿起步;实话实说,这个预判稍微有些想当然,毕竟它的主演阵容中没有任何明星,这个几乎是“死穴”——《左耳》导演是苏有朋,主演里有欧豪、杨洋和马思纯,《同桌的妳》主演则是周冬雨和林更新。

  事实是,本月22日公映之后,《青茫》首周末3天拿到了过亿票房,昨天单日进账不足1500万;考虑到3天之后“五一小长假”就会到来,《北京遇上西雅图2》、《梦想合伙人》和《大唐玄奘》等新片将集中公映,《青茫》势必会受到严重挤压,估计其总票房最终能到2亿左右,冲破2.5亿的可能性极小。

  这个成绩,貌似未达预期;实际上,它已经足够让光线影业去烧高香了,毕竟作为一部“三无影片”,《青茫》顽强地活了下来,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是“前无古人”。

  青春片走到尽头了?

  《青茫》之前,近期还有一部青春片公映,那就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由于之前曾推出同名网剧,这个题材有较高热度,加上操盘手是乐视影业,主演阵容中也有陈晓、秦岚这样的知名演员,公映之前,业界对其预期是3亿或更高,但最终落点在1.3亿以内。

  加上《青茫》不如预期,于是近日业界出现了一种论调:内地的青春片走到尽头了。

  窃以为,这种说法过于悲观,或者说是一个噱头罢了。其实,青春片从兴起到风靡,再到观众出现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是最近5年的事——《阳光灿烂的日子》出现得太早而且没有掀起风潮,就不单独论述了。

  2011年春,范冰冰主演的《观音山》让人看到了青春片票房大卖的可能性;

  2012年初,台湾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让青春片成为关注热点;

  2013年春,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青春片作为一个类型成熟,7.19亿的单片票房至今没有同类影片能够超越;

  随后就是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4部累计接近20亿,将青春片的市场推向顶峰;

  而这几年前同期出现的《同桌的妳》、《匆匆那年》、《左耳》等片,也都在市场上大获成功,青春片作为一个类型大行其道——5年时间内出现了近20部;

  到了2015和2016年,青春片在总体市场上开始下滑,《万物生长》、《既然青春留不住》、《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和《谁的青春不迷茫》,连续几部均没有达到市场预期。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就此下定论说“内地的青春片已经走到尽头了”。一方面,市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一段时期内某个题材过热或过冷都是正常现象,毕竟观众会有审美疲劳;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上述4部未达市场预期的影片,除了《万物生长》由范冰冰和韩庚主演外,其它3部的主创阵容里均没有一线明星。

  也许再过几年,会出现新一轮青春片,他们有全新的内容,由最新成长起来的偶像主演,然后掀起新一轮风潮。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只要能在主流观众群体里引起最大范围的情感共鸣,它就必然会有市场。

  青春片走到尽头了?

  《青茫》之前,近期还有一部青春片公映,那就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由于之前曾推出同名网剧,这个题材有较高热度,加上操盘手是乐视影业,主演阵容中也有陈晓、秦岚这样的知名演员,公映之前,业界对其预期是3亿或更高,但最终落点在1.3亿以内。

  加上《青茫》不如预期,于是近日业界出现了一种论调:内地的青春片走到尽头了。

  窃以为,这种说法过于悲观,或者说是一个噱头罢了。其实,青春片从兴起到风靡,再到观众出现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是最近5年的事——《阳光灿烂的日子》出现得太早而且没有掀起风潮,就不单独论述了。

  2011年春,范冰冰主演的《观音山》让人看到了青春片票房大卖的可能性;

  2012年初,台湾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让青春片成为关注热点;

  2013年春,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青春片作为一个类型成熟,7.19亿的单片票房至今没有同类影片能够超越;

  随后就是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4部累计接近20亿,将青春片的市场推向顶峰;

  而这几年前同期出现的《同桌的妳》、《匆匆那年》、《左耳》等片,也都在市场上大获成功,青春片作为一个类型大行其道——5年时间内出现了近20部;

  到了2015和2016年,青春片在总体市场上开始下滑,《万物生长》、《既然青春留不住》、《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和《谁的青春不迷茫》,连续几部均没有达到市场预期。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就此下定论说“内地的青春片已经走到尽头了”。一方面,市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一段时期内某个题材过热或过冷都是正常现象,毕竟观众会有审美疲劳;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上述4部未达市场预期的影片,除了《万物生长》由范冰冰和韩庚主演外,其它3部的主创阵容里均没有一线明星。

  也许再过几年,会出现新一轮青春片,他们有全新的内容,由最新成长起来的偶像主演,然后掀起新一轮风潮。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只要能在主流观众群体里引起最大范围的情感共鸣,它就必然会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