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热点专题 >> 群众路线 >> 他山之石 >> 正文

贵州安顺市千名“第一书记”挂任帮扶千村纪事

2014-04-16 10:23:02   来源:贵州日报    【字号

  安顺市选派1000名市、县(区)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以村“第一书记”的身份,与农民群众“一块儿过”、“一块儿苦”、“一块儿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着“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一切要为小康苦干”的宗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连日来,记者深入各县(区)采访,千名“第一书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令人感慨,我们仿佛看到了千面鲜艳的红旗飘扬在黔中大地的村村寨寨、田间地头。

  恪尽勤政之责

  4月3日中午,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土村右卯组,听说家门口的通组路有了消息,右卯组组长顾作超和几个村民,急匆匆地往村委办公室赶,他们要去和“第一书记”碰头。

  右卯是黄土村16个村民小组中最偏远的组,坐落于群山中,唯一与外界相连的土路,布满石块、坑洼不平,这样的小路,既窄又险,摩托车也无法通行,要出门,只能走,右卯的老老小小,一个脚印连着另一个脚印,已走了几辈人。

  “快来!通组路项目敲定了。”顾作超刚走进村委办公室,挂任黄土村“第一书记”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招商局局长吴晓敏高兴地说起这件事。“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把修路方案定一定。”

  “方案定下,土地、村民我去协调,有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解决,解决不了,我就不配当这个组长。”对于吴晓敏担心的土地占用问题,顾作超当下立了“军令状”。顾作超深感这条通组路项目的来之不易,这是吴晓敏和工作组一趟趟跑相关部门“要”来的。

  顾作超还记得,这个“第一书记”挂任后到他们组走访的情形。“那天下雨,路湿漉漉的,她们一脚深一脚浅地来到村里。走访完,天黑了,又顺着原路返回去。为了村里发展,她都这样,我们咋可能不好好干?”

  “右卯走到黄土,要一个小时。学生上学从一年级起就要住校,这么小的娃娃,哪个父母舍得?这些问题摆在眼前不解决,我们工作组咋可能安心?”吴晓敏说。

  如今,“第一书记”们来到村民的身边,为大伙的所急所需所盼,亲力亲为、奔波辛苦,群众有了发展底气,直夸“第一书记”是个贴心人。

  走家串户、促膝谈心、真抓实管,一声声询问问尽群众的困难疾苦,一趟趟走访访遍村寨的角角落落,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办到了紧要处,干群心心相印的网越结越密。

  力行实干之举

  “荒山上种桃树,一户收入能上万?”前阵子,关岭自治县花江镇莲花村的村民,对于市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派驻的“第一书记”程明芳提出的致富思路很是怀疑。

  莲花村地处山窝,全村山坡多田土少。村民们在地里辛苦耕作一年,收来的粮食也只够解决温饱。“地薄山又多,能种出个哪样?”一听还是要靠种植“吃饭”,村里人直摇头。

  程明芳看出了大家的疑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程明芳决定带村民到以荒山石漠种出美味梭筛桃的普定陈家寨村去“开开眼”。

  3月13日,莲花村村支两委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走进陈家寨,见满山遍野的桃树喜人长势,听陈家寨人忆过去背土填石种树的奋斗历史,讲种植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致富经。

  “陈家寨的自然条件比我们还恼火,现在人家人均年收入都上万了,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一回来,村主任黄显友就在村里宣传动员。

  “一斤梭筛桃市场均价8块,每棵树均产100斤,这样,一棵树就能卖800元,如果拿这棵树的占地来种包谷,顶多收5斤包谷,1.5元一斤,得7.5元。整整相差100倍。”村民黄信江给乡亲们算起了经济账,“种一年桃子,顶种100年包谷啊!”

  见去的人个个言之切切,信心满满,原本不相信的村民也逐渐动了心。大家一合计,说干就干,立即成立了合作社,决定先流转200亩土地作试验田,学习种桃树。

  “有经验可学,有‘第一书记’支持,我们有信心,我们莲花村一定能成富裕村。”黄显友坚定地说。

  扶贫先扶志,转观念提精气,是“第一书记”们的重要工作。市气象局进驻到紫云自治县板当镇丙贡村的“第一书记”金宏松,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了解群众发展困惑和问题,拟定加大种植烤烟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发展规划,向群众灌输着围绕市场转、跟着市场干的新观念;市科技局在“第一书记”挂任村平坝县安平办事处大寨村承诺,将举全局之力解决制约村寨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一帮到底,工作目标不实现,挂帮不脱钩,以强有力的支撑树立起村民们借力发展的信心。

  带队考察、示范带动、强力支持,在“第一书记”带领下,派驻村群众们一个个致富奔小康的激情所感染,一个个强村民富的愿景被细化。上好了思想课,选好了领头雁,千个村庄正聚集起巨大能量。

  大兴惠民之业

  开发区幺铺镇石塔村,靠近镇中心,交通方便,村民多以宰牛为生。一直以来生意做得不错,但从去年开始,随着屠宰业的疲软,石塔村的生意一落千丈,村民们逐渐“慌了神”。寻找一条新的致富路,成了全村人的心声。

  “三条公路交汇石塔村,而且这里水分充足,土壤适宜,适合发展经果。”开发区残联理事长刘翔,是该村的“第一书记”,在带领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评资源、问专家、询市场,做了系统前期调查后,给出了他的答案。

  光有想法可不行,提出思路后,刘翔便通过开发区管委会与镇宁一家草莓基地联系,得知基地正在为新培育基地选址时后,刘翔立即召集全体村民召开村民大会,听取大家对种植草莓、引进基地的意见。村民们都表示愿意试试。得到大家的同意后,刘翔带领村干部积极对接沟通,最终将150至180亩的草莓种植基地项目引进了石塔村。

  “能不能赚钱是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项目第一期我们打算先作个示范。”刘翔说,引进180亩草莓,村里集体种植30余亩,剩下的150亩,村里把土地流转给镇宁草莓基地,由基地负责。这样一来,村民可以逐步学习,慢慢适应,同时风险也低。探索上了“保险”,村民们想尝试的积极性更高了,纷纷与基地签订了合同。

  “第一天测算规划土地、订苗,第二天10万余株草莓苗就能从河北空运来。等这季油菜收了,就可以建大棚,种草莓了。”刘翔说。“等到11月草莓出产,要是收益好,销路旺,明年我就放开手脚多种些。”对于收益,村民王德贵很期待。

  发展村级经济是“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在调结构促转型上,“第一书记”根据各自村情特点,对症下药。市司法局“第一书记”尚勇引导镇宁自治县马厂镇下巴地村村民提高种植技术,以抓核桃种植和无籽刺梨种植为主,探索统购统销的新思路,逐步摆脱传统种植束缚,稳步增收;紫云自治县猫营镇沙坝村在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杨建强的带领下,转变思路,积极融入到全镇万亩水果种植基地的打造中,目前猫营镇种植燕红桃、名桃等新品种654亩,亩产2600斤,按上年同期价格,年产值将达到523.2万元。种植新品种梨绿宝石308亩,亩产值17482元。

  抓住特色、理顺思路、谋划步子、转活土地、做强产业,一个个贫困村在调整结构中找准了步伐,在转型升级中看到希望。

  有“第一书记”的地方,就有红旗飘扬的风采。“第一书记”们把圆群众小康梦、幸福梦作为理想,把田野作为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生动课堂,把农村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广阔舞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书写了新时期党群、干群鱼水情深的生动篇章。(文龙生 王萍 覃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