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玩转鼓楼 >> 正文

糖画勾起儿时记忆

2016-11-21 09:56:34   来源:遇见福州    【字号

  糖画

  老爷爷,本领大,熬好糖汁画糖画。

  石板就是大画纸,一勺糖汁当笔拿。

  画条大龙飞上天,画只公鸡抖尾巴。

  拿在手里亮晶晶,吃到嘴里不粘牙。

  大家齐把爷爷夸,说他是个艺术家!

  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 这一颇具民间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一个炉子,一袋糖块儿,一把铁勺子,两把小铲子,一块石板,简简单单的陈设,却在民间艺人的手下,绘制出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那晶莹剔透的小糖人,相信深深得印在儿时的记忆里。

  今年50多岁的林振杰老师傅就是一个制作糖画的好手。周末闲暇时光,都能在三坊七巷偶遇他,里三成外三成的,总是围满了大小朋友们。只见林师傅用小汤勺舀起熔化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时快时慢,忽放忽收,几番起落,随着屡屡糖丝的飘然而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肖动物形体已经显现,随后他用铜铲刀的柄端在眼睛的部位压出凹凸状,即点睛之笔。短短不到一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展翅欲翔,引得周围小朋友们垂涎三尺。

  “这是祖传手艺,到他已是第3代传人了”林师傅介绍说,这手艺一做就是30多年,作糖画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而糖汁很容易凝固,必须要趁热一气呵成,十二生肖随手而来,心到眼到手到。因而平时制作糖画要多加练习,设计好糖画的笔顺,才能短时间内挥洒自如信手拈来。

  据考证,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明俗每当新年祀神时,“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 后来,四川民间艺人又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姊妹艺术的造型手法融于一体,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学做糖画

  工具和材料:

  白糖、勺子、酒精灯、食用油、瓷砖、铲子、搅棒、竹签

  构图:

  需要设计一下想要制作的图形,图形必须是笔画不间断的连笔画。要设计好图形的线条走向。可以先选择简单的图来练习。反复练习多次,做到熟练掌握。

  刷油:

  用刷子在瓷砖的表面反复刷油,使食用油均匀地分布,便于最后将画从瓷砖上取下。

  熬糖:

  取适量白糖放入勺中。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勺子底部,同时用搅棒轻轻搅动糖液,使其均匀受热,防止糊底变焦。搅拌时小心不让糖液溢出。待糖完全熔化,颜色变黄,有气泡产生即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

  作画:

  根据设计好的图形和线条走向作画。作画的时候要注意四点:1、绘制速度要快,2、各部件保持连接,3、注意填补空白,4、巧妙设计粘贴点。

  铲画:

  在糖画还没有完全变硬时将画轻轻铲下,以免糖画变脆折断。小朋友们要注意铲画时用一只手按住瓷砖再铲,小心不要铲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