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坊巷故事 >> 正文

做平安城市的守护者

——记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

2021-02-04 14:39:39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近日,中宣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获得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

古厝“守夜人”

又是一年春节时,福州三坊七巷张灯结彩充满年味。“近来天气干燥,烦请各单位提高警惕,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不管多忙,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陈逢洲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发布安全提示,春节即将来临,他更是给消防安全的“关键人”提醒,好让社区群众过上平安祥和年。

三坊七巷,有“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誉,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毋庸置疑,这里的消防安全尤为重要。”陈逢洲说,2012年,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后,他们就承担起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及周边0.9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防火巡查、灭火救援等任务。

陈逢洲说,三坊七巷这片街区多采用木结构建造,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低,火灾防控压力大。对此,站里依托管委会对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置5个微型消防站,并创建“123”快速灭火法,即就近微型站1分钟初战控火,辖区消防站2分钟到场处置,3分钟高效灭火。

同时,成立防火巡查队,在周末和节假日对留住户、商铺、文物古建筑进行火灾隐患排查,每月对消防站人员进行一次灭火技能培训和区域联合演练,每季度对商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一次消防培训和灭火逃生演练。

在文儒闽菜馆经理周小莲看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是当之无愧的“好邻居”。“上次装修时,我们准备做玻璃吊顶,经过沟通后了解到,玻璃吊顶虽然好看,但万一发生火灾,既不利于烟气散出,也不利于消防水打进来。我们根据站里的建议,将玻璃吊顶做成了可活动的。”周小莲说,现在只要有涉及消防的事情,都会先跟消防救援站沟通后再实施。

21000次“零失误”

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礼服室,迎面而来的“护卫国旗 重于生命”八个大字,是国旗护卫队的队训。“把以护卫国旗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到全社会,是国旗护卫队的一项崇高使命。”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站长陈辉华说,每逢重大节庆日,他们都会受邀到一些机关、单位、企业开展升旗活动,并帮助指导一些大中小学校培训国旗护卫队,讲解国旗知识和国旗背后的故事。

1991年元旦,这支队伍第一次在福州市五一广场升起国旗。此后30年,风雨无阻,他们实现21000余次升降旗“零失误”,福州市民盛赞他们是“国旗下的消防卫士”。

2018年11月,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正式组建,这意味着消防部队正式转制。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五一广场日常升降国旗任务仍由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承担,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不变的是对党忠诚的初心,坚守的是“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神圣使命。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从一名普通消防员成长为一名合格升旗手、护旗手,要练好站功、走功、眼功、展旗、收旗这“五功”,需要从生理到心理上经历紧张艰苦的磨炼。

“每年600余名新入职消防员训练期间,国旗护卫队员的选拔就已经开始了,最后能到护卫队的也不过4~5个人。”国旗护卫队员陈绍学说,要达到站得直、站得稳、站得久的要求,平时训练一般要站三到四个小时;腰间插上十字木架,领口别上大头针,一站就是大半天;顶着大风练站稳,迎着太阳练不眨眼,常常在双腿内侧夹上两块10厘米宽的木板,用背包带把双腿捆起来,保持腰杆笔挺、头正颈直。

从礼宾车到旗台,32步正步,每步步幅75厘米;从走第一步开始到国旗升至旗杆顶端,2分7秒。30年如一日的完美表现,背后是大头针、十字木架、沙袋和他们练到颤抖的手腿。

2019年11月,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承担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队列条令》示范片的拍摄工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队列动作、队列队形、队列指挥、队列生活作出了示范、提供了模版。

“咱们就是一家人”

走进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有一沓小册子,新旧不一、式样各异,但都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起,特别醒目。这是指战员们扶危帮困的记录与见证。

“自1990年建队以来,我们就组建了‘雷锋小分队’,每月深入三坊七巷内的孤寡老人家庭、困难家庭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使解难帮困做到位、一个不漏,我们就用小册子记上,统一规划时间节点,有计划地上门帮助。”陈逢洲说,这些日积月累的册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队员将这份责任和担当传承下去。

“咱们就是一家人”,这句朴实的话语,见证着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与周边居民的深厚情谊,徐阿婆就是其中一位。年逾七旬的徐阿婆住在南街街道驿里社区,家在六楼,又没电梯,下楼买米提物十分不便,站里了解情况后,便主动上门到徐阿婆家中帮忙,并对老人说,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重活累活我们来承担。

10年来,从消防救援站复转的指战员就有40多人,可对老人的承诺却从未改变。逢年过节送来米、面、油,平日里帮老人扛东西、打扫卫生。与老人的亲情,通过一代又一代指战员传递下去,绵延不断。

如今,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与周边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南街街道开设“行走中的党课”,消防救援站是红色教育基地;驿里社区组织业余讲师团,指战员是兼职讲师…… (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