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鼓楼新闻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数字福州”步履铿锵

数字经济领跑全省 数字经济规模达4600亿元,福州连续三年保持全省“排头兵”

2021-04-27 15:52:04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拥抱数字浪潮,福州奋勇争先。一直以来,福州市认真贯彻“数字福建”战略,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数字福州”建设,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如今,数字经济成为福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福州数字经济规模已达46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5%,连续三年规模及增速均为全省“排头兵”。

“数字福州”步履铿锵

扫二维码就能了解农产品的检测项目结果等。

“数字福州”步履铿锵

彩食鲜检测员检测蔬菜的农药残留。

数字驱动

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再过不久,位于滨海新城核心区的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研发楼四期项目12栋楼将正式投用,园区又将新增一个集研究开发、孵化平台、智慧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综合性研发基地。与此同时,园区内各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捷报频传,研发楼六期、七期项目建设齐头并进,研发楼连点成片规模凸显。

作为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在数字产业化的“快车道”上大步迈进。目前,园区建成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超算中心二期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引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带动500多家企业集聚发展,已建及拟建、在建数据中心(IDC)机架超过6.5万个,在全省占比43%以上。

近年来,我市把数字福州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培育大数据、物联网、软件、显示和光电五个产业基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凭借数字峰会的金字招牌,签约334个数字经济项目,总投资3247亿元,先后引进了百度、阿里、京东、比特大陆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推动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福建区域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在鼓楼的五凤山麓,福州软件园“软硬兼施”,770家软件相关科技企业落户,技工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软件产业势头强劲。

在马尾的闽江之畔,物联网产业基地驾“物”而上,目前已建成物联网创新发展中心、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三大平台,汇聚200多家物联网企业,联手推进物联网的标准制定、产品研发、技术应用等。

在高新区的旗山脚下,鲲鹏产业“展翅高飞”,落地福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成投产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交付全省首台国产电脑整机。

数字产业化持续提速,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数字福州”步履铿锵

东湖数字小镇数字会展中心。

数字加持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今年3月,“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建设项目在连江开工,计划3年内建造100个“振渔”系列平台,分批布置于平台养殖试验成功的海域,计划年产10000吨类野生大黄鱼。这意味着我国海水鱼养殖将再添“利器”,实现传统养殖业向深远海、智能化发展。

作为全国深远海养殖的先行者,福州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先后投用全国首个深海鲍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1号”、全球首个深海绿色自动旋转海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我省首个本土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连江首个本土企业研发的深远海养鱼平台“泰渔1号”,让鲍鱼、大黄鱼等搭上“数字化列车”,实现了养殖管理智能化。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我市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主动拥抱新技术,加速注入“数字动力”,为各行各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进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产品生产从投料、运输到包装、仓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先进的设备、紧凑的厂房设计、高效率的智能柔性生产,使单位能耗降低约四成,年节约成本数千万元。“千人纱、万人布”的传统纺织业实现了“数字蝶变”。

在福州飞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园区内一个个现代化温室大棚生动诠释了智能化和数字化。大棚连接新大陆与飞思农庄携手开发的“新农云数字农业平台”,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度等数据实时传给平台。在手机上轻轻点击,喷淋水阀、滴灌水阀、风机等控制系统自动开启。传统农业完成了从“靠天吃饭”到“靠云吃饭”的华丽转身。

据悉,目前全市“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培育了8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24家应用标杆企业、188个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2%。我市拥有2个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9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24个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数字福州”步履铿锵

东湖数字小镇鸟瞰图。

网上提交材料,免去跑腿去大厅;智能审批判定,代替人工受理审核。近日,我市在全省率先上线行政审批智能“秒报”服务,首批7个事项涵盖网约车驾驶员、巡游车驾驶员、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补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等高频服务事项。

市行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群众办事,需要经过受理、审批、办结三个环节。此前,福州已推出证件免费寄送、智能化“秒批”等创新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此次上线的行政审批智能“秒报”服务,则是向前台申报环节发力,减少办事群众在这一环节所耗费的时间、精力。

借助数字力量,百姓办事更便利。近年来,我市大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出“马上办”“一次办”“掌上办”“打包办”“同城办”,市级“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达97.86%,“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71.69%;推出103组“打包办”服务;全市共推出55项智慧“秒批”事项……

在数字驱动下,城市治理更高效。在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通过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计算等多种手段,工作人员可对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分析和远程调控;在福州市生态云平台,建立“测、管、罚、服”联动的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云端监管、指尖执法守护榕城碧水蓝天……

有了数字加持,城市生活更智慧。完善“e福州”APP,在全国首创“一码通行”的数字城市公共服务新模式,市民可享受百项公共服务;上线全国首个城市级人脸识别公共服务平台,市民可刷脸乘坐地铁;智慧停车系统接入3.1万个停车位,实现“先离场后付停车费”;打造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实现诊疗全流程闭环……

当下,福州正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建设,把数字福州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数字应用第一城”作为奋斗目标,以打造“数字中国示范城市”作为落脚点,打响数字福州国际品牌。